海南三亚供销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成效显著
     时间:2023.01.19 点击:0

     中国商报海南报道(陈攀攀 记者 李祥 文/图)近年来,海南省三亚市供销合作社围绕把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着力加强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截至目前,该社共建农村综合服务社57家,覆盖全市5个区、57个行政村(含20个脱贫村),覆盖全市行政村超六成,在脱贫村覆盖率达100%,辐射惠及农民20多万人。

  据介绍,2017年,三亚市委、市政府出台方案进一步明确供销社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近年来,三亚市财政共下拨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项目资金300万元,海南省供销社下拨45万元,为三亚市社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过程中,按照“资产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科学选址,合理布局,突破供销社原有网点房屋和场地局限,立足供销社,广泛利用各种渠道,根据各乡村人口数量、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等经济区域特点,遵循服务农户、服务困难群众为宗旨,把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列为先期兴建试点,并实行依靠基层社原来在村级资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源网点、当地村民铺面进行合作建设,以及与市有关部门设立的村级电商服务站资源整合建设网点,优化经营服务覆盖面。为了更好开展帮扶产品销售和帮扶公益性服务,解决服务脱贫户“最后一公里”,在脱贫村建设“一村一社”,做到脱贫村全覆盖。

图为位于三亚的海南供销罗蓬综合服务社。

  三亚市供销社对新组建的综合服务社,在服务面积上,要求总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日用消费品门店经营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农资门店、农产品收购门店经营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服务内容要求门店经营业务健康良好,不得从事非法违规经营。对新建综合服务社的招牌、货架、货柜、办公设备、冷库等经营所需的固定资产进行投入,以“开放办社”方式进行合作建设务。按照门店招牌统一设计、统一使用供销社标识、统一制作、统一挂牌、统一形象、统一管理对综合服务社进行规范建设,目前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为确保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三亚市供销社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并率先成立三亚市农合发供销农村综合服务管理公司,负责统筹全市供销社系统农村综合服务社的组织体系建设管理工作。经市政府同意,该社还制定印发了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认定管理办法,选拔出一批“扶得起、跟着走、叫得响”的综合服务社,稳步推进综合服务社星级社的培育创建工作。2022年度认定了12家星级综合服务社,其中三星级8家、四星级4家。按照一年一申报、一年一评定、一年一补扶持奖励方式,从三亚市供销社社有资产收益中每年度对星级服务社按照三星级社5000元、四星级社10000元、五星级社15000元的标准予以扶持奖励。

图为位于三亚的海南供销爱国综合服务社。

  三亚市供销社负责人表示,农村综合服务社作为供销合作社服务党委政府抓“三农”工作重要载体,三亚市供销社通过细化各项措施,加快建设集经营获利、服务农民、农民受益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社体系,在创建工作中将服务放在首位,盈利和服务兼顾,努力达到双赢,让农村综合服务社成为服务农民的优势平台。

  与此同时,供销社充分依托银行、保险、邮政等行业为农服务资源,在服务上实行合作,由三亚市供销社与农行、人保、邮政等各有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让其委托综合服务社开展相关代理服务,包括邮乐购、农产品销售、农资销售、快递代收等业务,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另外,依托供销社社有企业、基层社,完成“产、供、销”全产业链的有效合作升级,充分发挥小网点、多功能、广受益的作用。通过嫁接快递业务给服务社经营者、提供消费助农集市和供销社公益摊位、发动经营者收购农户农副产品销售等,对接市商务、振兴局等部门,拓展日用品配送、跨境电商等业务,把多种服务功能引入到农村综合服务社,在丰富服务内容的同时增加经营者收入。

  比如,罗蓬、榆红等综合服务社每年收购水果、瓜菜等农产品近500吨;榆红、立才、罗蓬等综合服务社还积极整合资源开展农产品配送业务,年销售额达2300万元;立才、抱前、台楼、扎南等综合服务社,利用自身所处交通便利和人口集中的优势,与邮政、快递、极兔等物流企业合作,在综合服务社网点设立包裹物流提货点,每年服务近35万单,方便村民不出村就可领取各类包裹等服务。

图为三亚育才供销集市助农消费网点。

  值得一提的是,三亚市供销社还依托在脱贫村建立的综合服务社,精准施策,利用农村综合服务社网点网络带动组织当地帮扶产品参与消费助农大集市活动,通过加强帮扶产品运销收购,带动脱贫户发展产业增收,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海南省供销集团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旗网络 琼ICP备2024029308号-1